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首页>今日关注>

正文

如何破解普惠信贷难题?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人士这样建议

3小时前来源:腾讯网
责任编辑:99金银
摘要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普惠金融推进情况如何,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又应当怎么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普惠金融推进情况如何,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又应当怎么解决?在6月28日,由经济参考报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建设银行、平安普惠共同主办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普惠金融行业面临的各种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就解决普惠金融问题提出各自的建议。

论坛中,有行业人士直言在客户等级逐渐下沉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有专业人士认为,小微企业更需要资金之外的“增值服务”与“引导培育”;有人建议通过聚合模式,即建立开放平台,共同提供服务解决这一问题。

机构探索

作为国有大行,建行行长刘桂平在演讲中表示,建行深刻认识到普惠金融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国有大行破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截至今年5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客户数近150万户,贷款余额超过8000亿,今年前5个月普惠贷款新增近1500亿,增量居五大行首位,增速超过30%。

在发展普惠金融道路上,建行做了哪些探索?刘桂平表示,建行在大行中率先将普惠金融明确为全行发展战略。全行上下形成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扑下身子,找准社会民生痛点难点,把握民营和小微企业需求,致力提供更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更好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围绕小微、双创、涉农、扶贫等民生领域,建行用普惠金融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引导资金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让长尾客户、服务洼地以及急需金融服务的人群,尽可能公平、有尊严地获取金融资源。同时,建行善用现代技术和数据重塑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和客户体验。

另外一家在普惠金融行业探索的金融机构平安集团也颇有心得。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在解决渠道最后一百米和风控问题上,平安集团也下足功夫。平安银行一直以来深耕供应链金融,目前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也进行了升级,为中小微企业更好的提供服务。

陈心颖称,平安普惠专注的是比小微企业体量更小的个体工商户、自雇经营者组成普惠信贷的深水区、新蓝海。平安普惠一方面通过构建聚合平台,复杂的信贷业务链条被分解为获客、风控、增信、资金等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联接具有独特环节优势的市场主体,让专业机构以高效能的方式解决专业难题,打通金融资源和小微群体之间的“最后一百米”。另一方面,平安普惠也是业内首家将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等科技应用到信贷领域的平台,有效降低信贷服务成本,提高信贷供给能效。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表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催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现阶段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概括为五句话,一是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信息系统的改造;二是综合利用新型技术改进金融服务,实现远程化的识别、系统化的获客和自动化的放贷以及平台化的服务;三是加快促进了金融产品创新升级;四是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共享;五是构建数字金融的良好生态。

小微企业具有分布分散、需求各异,以及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以及基本金融知识等特点,要服务好这样的客户,平安普惠董事长赵容奭认为,贷款机构必须有完美而且全面的业务能力,具体包括在各种场景获客,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运用大量数据和科技进行风控,有效分散风险,同时还能保证资金充足而且成本低等等。

民生银行总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鞠伟宇也直言,民生银行在小微方面做的不错,但在客户等级逐渐下沉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如何有效地触达和获取这些目标客户,二是如何有效搜集客户贷款评估风险管理相关的信息,同时做有效的风险评估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定价。三是贷款发放以后,贷款发放前,整个贷款全链条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成本如何控制。针对这些问题,他表示,在聚合理念下,将来需要要跟更多机构进行合作。

“但是,现在市场上并没有一家从业机构有上面说的所有的能力,而缺乏一种或几种能力,融资难的问题就解决不好。“如何解决这一痛点?赵容奭认为,可以通过聚合模式,即建立开放平台,共同提供服务解决这一问题。

如何破解普惠信贷难题?

在当天的论坛上,“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第四期成果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强,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持续回落,在保持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稳中有降的同时,融资效率大幅提升。

从融资指数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供给及效率均有所上升,融资成本和风险继续下降。其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连续四个季度上升,本季度指数为108.89点;融资供给波动上升,本季度指数为135.43点;融资成本连续四季度下降,本季度指数为91.67点。值得关注的是,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大幅提升,效率指数达到199.36点,较上季度上升37.99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综合来看,一季度小微融资状况与环境既有积极进展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路下,货币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加之金融机构发展理念的转变,促使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所缓解、持续向好。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值得进一步深思的地方。

杨涛认为,从根本看,小微企业“缺”的不仅仅是“钱”,还迫切需要全面优化自身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更需要资金之外的“增值服务”与“引导培育”。

银行也在探索“增值服务”,刘桂平认为,普惠金融服务不仅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向全社会输出非金融服务,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外延与内涵,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作出贡献。“为此,我们坚持以聚合的理念打造金融新供给—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机制,以信贷业务为基础,为客户提供结算、理财、企业年金、保险等各项非信贷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刘桂平指出。

作为国有大行,应如何履行责任担负普惠金融责任?对此,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认为,大行具有低成本且庞大的资金优势,又有积累多年的风控优势,更重要的是,大行和平台之间能够形成重新构建信息、信用的能力。

“大行不是单纯投放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综合金融服务的问题。 ”张为忠进一步指出,建行把普惠金融作为全行战略,“这种服务落地性、穿透性,覆盖性特别强,特征非常鲜明,当前市场上,建行已在国有银行中成为先行者,或者说阶段性成为引领者。”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看来,相对于“惠”,在金融的普惠性中,“普”更加重要。对于大行来说,要实现金融的普惠性是很困难的,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银行要进行机制体制的结构性的调整。第二,要调整考核标准。第三,要强调大数据平台的作用。

展望未来,刘桂平认为促进数字经济时代普惠金融转型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需要有高站位和服务意愿,更要有过硬的本领。对此刘桂平提出,一是以数据整合能力为核心。二是以网点服务能力为基础。三是以组织体系与政策配套为保障。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99金银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本栏目文字内容版权归99金银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ICP备案:京170379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