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注:本文作者为比特币布道者Jimmy Song。他在文章中分析了竞争币的估值来源。他认为竞争币的成功与否和技术功能等因素无关,而与营销有关。在比特币牛市期间,成功的营销能推高竞争币的价格。而正是因为对营销的重视,竞争币市场存在大量骗局,因此,在某种竞争币证明自己不是骗局之前应该把每一种竞争币都视为骗局。
altcoin
比特币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它的供应和流动比率持续上升,其高度可信的货币政策带来了稀缺性,这是任何实物资产都不可能具备的特点。此外,比特币拥有庞大的网络,这使其成为了谢林点(Schelling Point),破坏该网络的安全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它的历史是任何加密资产都无法比拟的。一些新兴的研究表明,供应量和流通比是衡量比特币价值的一个基本指标,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比特币是非常去中心化的。
竞争币则完全不同。他们都缺乏比特币的一个主要创新:去中心化。这意味着,竞争币从根本上来说和比特币不同,更接近法定货币。他们的失败之处可以而且已经被外部各方用来影响甚至控制他们。供应量和流通比模式在竞争币这里起不到作用,99金银就是因为他们是中心化的。那么,是什么赋予了竞争币价值呢?为什么竞争币有价格?
在本文中,我希望探讨这个问题。竞争币是否添加了有价值的新技术功能?他们的购买者是否希望走去中心化的道路?为什么莱特币成功了,而与它非常相似的“表亲”Fairbrix却失败了?为什么像IxCoin这样的预挖币会失败,而以太坊会成功?这些相对的成功和失败应该归因于什么呢?
有关技术创新的虚幻想象
与任何一位竞争币持有者交谈时,他们都一定会提到,他们的币具备最有趣的功能。他们认为,他们手中的币将通过一些复杂的激励措施,推高代币价值,从而彻底改变某些行业。当然,他们的愿望是,因为一些新功能,他们的币将成为“下一个比特币”,成为全球货币的新谢林点。
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就像任何曾经觊觎比特币王位的人说过的那样。从羽毛币(Feathercoin)到Auroracoin,再到Steem,有很多货币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技术优势,但却没有保持住吸引力,更不用说让比特币退位了。
他们提出的技术特点包括出块更快、除了PoW之外的其他机制、更改算法、更改货币政策、增加区块大小、承诺实现隐私、特定服务的应用、解决特定行业中的某些问题等等。
所有这些充其量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他们的社区充满了意志消沉和(或)被骗的代币持有者,他们都希望比特币能奇迹般地退位。这些“创新”通常严重缺乏技术价值(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甚至是彻头彻尾的骗局(Bitconnect),但即使是少数有价值的创新,也会在设计糟糕的激励机制的泥潭中无望地迷失,从而无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也就是说,竞争币的技术创新几乎总是完全失败的。真正的创新是有市场的。这些竞争币还没有找到任何真正的目标用户。
由于大多数竞争币是开源的,分叉以及改变一些参数来创建一个技术克隆是非常简单的。如果技术或功能是价值的基础,那么技术克隆肯定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实际上他们没有价值,所以这表明技术功能并不是塑造竞争币价值的原因。
区分有价值和没有价值的竞争币的根本不是技术上的进步,而是其他的东西。
莱特币和Fairbrix的故事
给竞争币估值要从莱特币和Fairbrix说起,因为这是两个非常相似的币种。他们都采用了PoW机制,上线日期也非常相近(2011年),还有同一个创造者:Charlie Lee。
这两种币都基于Tenebrix。Tenebrix是在2011年推出的一种竞争币,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全新的PoW算法Scrypt, 出块时间比比特币要快一些。当时的社区因为大规模的预挖而反对Tenebrix,这直接导致Charlie Lee选择分叉Tenebrix来创造Fairbrix。就像Zclassic分叉Zcash一样,Fairbrix是一个没有预挖的Tenebrix克隆。
当然,Fairbrix也没好到哪里去,这就是Charlie Lee的策略的妙处。他用相同的功能创造了另一种币——莱特币,打造了更好的品牌。他将出块时间从5分钟改为2.5分钟,并解决了一些问题,使其营销效果更好。多年来,他对许多人说,他最具前瞻性的想法是,他给了莱特币一个朗朗上口的称号:与数字黄金比特币对应的数字白银。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只是微不足道的新功能。该币种的最重要改变是PoW算法的变化,这是在Tenebrix那里复制过来的。接入Scrypt算不上是太大的工程。举个例子,莱特币的区块哈希与交易哈希是无法区分的。这一点与比特币不同,因为比特币的区块哈希都是从0开始的。同样,比特币的一些小的设计错误,如OP_CHECKMULTISIG 因为bug未启用或4字节的时间戳都没有得到纠正。莱特币本质上是一个克隆,只有一些微调和良好的营销。
2011年诞生的许多币种都没有活下来,金银行情包括IxCoin、SolidCoin、Geistgeld和莱特币的“兄弟”Fairbrix以及“父亲”Tenebrix。对部分人来说,预挖是致命的一击,社区里的许多人都会谴责这种机制,但从Fairbrix身上可以看到,就算没有预挖也不能保证竞争币成功。让莱特币流行起来的原因是它巧妙的营销手法,和技术功能没有太大关系。
那么为什么这些币种会在同一时期出现呢?2011年年中出现了第一个比特币泡沫,从年初的不到1美元涨到了7月的30美元。上述所有币种都是在8月份泡沫破裂后不久出现的。许多人称之为2011年的“Scambrain(欺诈念头)大爆炸”。鉴于所有这些币种都是在泡沫破裂后不久开始发行的,它们之间似乎至少存在某种关联。我们会在2013年和2017年的后续泡沫中看到类似的“Scambrain”爆炸。
Mastercoin vs. Counterparty vs.以太坊
时间快进到2013年,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组竞争币出现了。Mastercoin在那年夏天推出,几个月后Counterparty来了, 2014年初以太坊开启预售。这三种币都在追求同样的目标,即建立一个发布新代币的平台。Mastercoin可能是第一个做到在产品推出之前就进行代币预售的平台,这里的代币预售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ICO。2013年夏天,在2013年4月泡沫破灭后不久,Mastercoin也进行了预售。这种代币在2017年之前的几年里一直萎靡不振。
Counterparty要求将比特币销毁,而不是捐赠。为了获得XCP代币,必须发送比特币到一个需要破解密码才能赎回的地址。Counterparty在2013年Mastercoin问世几个月后推出。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以太坊ICO之后,所有被认为是以太坊的全新技术能力(Solidity语言)都被添加到了Counterparty中。对此,以太坊的回应是,Counterparty智能合约平台也可以在以太坊上轻松完成。从本质上讲,这两种币的特点是相同的。
以太坊比Mastercoin或Counterparty更成功的原因是为代币销售所做的前所未有的市场营销。不仅ICO的金额远高于从前(3万BTC),而且他们把预挖包装成了一件好事——作为维持开发和营销的资金来源。正如Vitalik所说,他让预挖变得可以接受,这是2011年那些币种所不能接受的。